2019年10月9日晚18時30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學記》學史研究”在文科大樓913室舉行中期學術沙龍,來自教育學系教育史專業的研究生們參與了此次活動。課題負責人蔣純焦副教授向大家匯報課題研究進展和對於《學記》學史的初步研究心得🚣🏽♀️,與會人員主要就《學記》的作者、《學記》的主題😋、《學記》在教育學上的地位以及今天怎麽讀《學記》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學記》學史研究”中期沙龍舉行
《學記》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在中國教育史和教育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教育的經典著作。關於《學記》的成書👨🏿✈️、作者🤩,學界有四種觀點:戰國時期思孟學派的作品,作者樂正克;戰國時期荀子學派的作品,作者不詳🦴;漢代傳抄的先秦大學教育的言論⇢;漢代儒者的作品。以第一種和第二種觀點居多,但爭執不下🤽🏽♀️,難以定論🌭。大家結合《學記》文本🧘🏿♀️,從不同學派的思想特征🙇🏽、歷史背景🕤、學術傳承等角度分析了這四種觀點,對先秦兩漢文獻的成書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關於《學記》的主題,學界也有四種觀點🏵:論斷:普通的教育問題;先秦大學教育的問題;先秦大學教師如何教學的問題;先秦統治者的教化問題。與會人員聯系《學記》的具體內容,對這四種觀點逐一進行分析和討論🧎🏻♂️,尋找依據和不足。
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現代教育製度和教育學理論,對傳統經典《學記》有一個再發現和再解釋的過程。從解釋學角度看,近代以來的《學記》的研究,是對傳統教育理論的重構和創造,超越了《學記》文本自身。但正是因為隨著中國教育學的發展🤜🏻,《學記》研究不斷更新,才使《學記》超越了一般的傳統經典💿😫,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牢固樹立了其在教育學上的重要地位🧑🧑🧒🧒。大家結合百年來中國教育學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學記》研究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內容、不同特點和不同認識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辨明了《學記》研究史與教育學發展史之間的互動性關系,對於過分解讀《學記》的現象有所警覺。
今天《學記》已經成為教育學界的普遍話題,《學記》的眾多內容已經成為教學話語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比如教育作用、教學原則🫶🏽、教師教育⚖️、師生關系等,都可以從《學記》中尋找合理性🐉。蔣純焦指出👩🏿🌾,要科學地看待《學記》的教育價值和歷史地位🧝🏼♀️♡,《學記》不是教育的法寶,要辯證的看待其中的教育思想。
該課題2018年立項🤽🏻♂️,今年已經發表兩篇C刊論文。通過本次學術沙龍,課題組明確了下一步的研究計劃和重點,力爭系統梳理《學記》研究史𓀗,建構以解釋學為背景的方法論體系,開拓《學記》研究的新視野💂🏽♀️,對《學記》的教育學論著地位和教育學文獻價值進行審視🙋🏻♂️👩🦲。
圖文 |“《學記》學史研究”課題組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