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3場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王中余:西方曲式理論的新近發展及對中國曲式學科發展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2-04-28瀏覽次數:755

    2022425日(周一15:00🧜‍♀️,由EON4平台主辦、EON4音樂學院承辦的EON4百場校級講座第13——西方曲式理論的新近發展及對中國曲式學科發展的啟示》於線上如期舉行,本次講座由上海音樂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中余主講。

    本場講座以西方曲式理論近六十年來的主要發展脈絡為出發點,對愛德華·科恩🤏🏿、查爾斯·羅森🖐🏻、倫納德·拉特納、威廉·卡普林、詹姆斯·赫珀科斯基與沃倫·達西🌃💇🏼‍♂️、珍妮特·施馬爾費爾特等理論家曲式理論的新觀念和新方法進行梳理,並闡述了這些觀念和方法對中國曲式學科發展的啟示🤷🏼‍♂️。

    講座伊始👶🏼🧑🏿‍💻,王中余老師首先回顧了A·B·馬克斯 (Adolf Bernhard Marx)於1840年左右建立並沿用至今的“教科書式”傳統曲式學科體系,提出該理論在20世紀上半葉已經受到理論家們的挑戰和質疑,主要來源於兩位理論家一位是唐納德·托維 (Donald Tovey)🎞,他對曲式相關的主題和動機提出質疑⚂,認為主題不能決定音樂的邏輯,單個音型也不能成為樂章的樂思👌🏻🧑🏻‍🏫;另一位是海因裏希·申克 (Heinrich Schenker)👳🏻‍♀️😖,他認為音樂內在的聚合力不在於動機也不在於音樂單位的劃分🧝🏻‍♂️,由此提出了基於音樂作品整體的申克分析理論。

     

    其後王中余老師開始對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曲式理論新發展當中出現的六種理論進行深度釋義🪭,其一為愛德華·科恩(Edward T.Cone於著作《Musical Form and Musical Performance》(音樂形式和音樂表演🦩🎽,1968年)第三章中提出的“奏鳴原則”(Sonata Principle),所謂奏鳴原則是指奏鳴曲當中所有非主調的主題或者陳述都應該在再現部或者尾聲中🧛‍♂️,回到主調或者和主調相近的調性上再現,王老師解析科恩的“奏鳴原則”是一種探討奏鳴曲而非奏鳴曲式的原則,這已超出了傳統教科書的一般範疇🚣🏿‍♀️。

    其二為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在著作Sonata Forms》(奏鳴曲式🧝🏼‍♀️,1980年)中以歷史的視角對奏鳴曲式各部分以及各時期作曲家的作品進行詳細的闡述👨‍👩‍👦,並提出三調呈示部(Three-key Exposition)➿、再現部中出現第二展開部等新的奏鳴曲式論說🕠,王老師總結羅森的理論既有與科恩理論互相呼應的承繼,又有見地獨到的理論創建👨🏼‍🎤。

    其三為萊昂納德·拉特納(Leonard G. Ratner在其著作《Classic Music🚹:Expression🍫,Form and Style》(古典音樂:表達、曲式和風格𓀊,1980年)中提出的曲式理論(Form)👰🏽,拉特納最大的創建在於構建了話題理論(Topic theory-修辭(Rhetoric-曲式(Form)的研究脈絡,而曲式理論則按照小型曲式、大型曲式再到套曲的結構進行陳述😺🔽,其優勢在於更強大的概括性👩🏻‍🔬,拉特納將二段式三段式以及部分三部曲式統稱為兩部分的曲式、並對聯結曲式、聲樂曲式以及幻想曲等曲式進行研究與總結,進一步拓展了傳統曲式承載的內容及其表達的豐富性。

    其四為威廉·卡普林(William E. Caplin在其著作《Classical FormA theory of Formal Functions for the Instrumental Music of HaydnMozart and Beethoven》(古典形式🦸🏻‍♂️:海頓、莫紮特、貝多芬器樂音樂中的曲式功能理論,1998年)中提出的“曲式功能理論”(Formal function theory)🥎🙋🏻‍♂️。卡普林通過對古典音樂範型作品的分析並歸納💁🏼‍♀️✶,以Sentence🚣‍♀️、PeriodSmall Ternary Framing Function定義基礎曲式單位中的曲式功能,在此之後將曲式功能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較緊湊的主題🏋🏿。第二類是較松散的組織——進行論述🧑🏿‍🍳𓀄,整體呈現出從小到大🌻、由緊到松的論述趨勢。

    其五為詹姆斯·赫珀科斯基(James Hepokoski)與沃倫·達西(Warren Darcy的《Elements of Sonata Theory: Norms☝🏼,Types🍥,and Deformations in the Late Eighteenth-century Sonata(奏鳴理論的要素:十八世紀晚期奏鳴曲的常規、類型和變形,2006)中的“奏鳴理論”(Sonata Theorv)🐬,著作從奏鳴曲式的各部分開始分章論述,論及奏鳴曲式的常規形式🚄、主要類型以及這些常規和類型的拓展和變異🪲。王老師認為雖然都是對古典音樂奏鳴曲式的概括🌏💟,但赫珀科斯基和達西在前人基礎之上提出嶄新且富有洞見的認知,這是該作獲獎並獲認可的根本原因。

     

    其六為珍妮特·施馬爾費爾特(Janet Schmalfeldt在其著作《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Form in Early Nineteenth-Century》(在過程中轉變🙎:關於19世紀早期音樂曲式的分析和哲學視角,2011年)中提出的“漸進式曲式”(Processual Form),施馬爾費爾特使用多種曲式理論並結合自身特色轉換標記和思維研究舒伯特、舒曼⛹🏽‍♂️、肖邦🧏‍♂️、門德爾松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以becoming(轉變)形成一條主線貫穿於每個獨立的章節中,通過回溯性的重新解釋,在更大的曲式範圍當中,重新解釋某一個樂句或者某一個段落,強調過程性的認知🧉。

     

    基於以上梳理,王中余老師提出以上理論發展和著述對於中國曲式學科發展的六點啟示:以上理論都體現出對已有理論的質疑甚至挑戰;理論家們均註重自己理論話語體系的建立;理論家們方法和視角的分野和多維;豐富的作品占有量和深度分析💁🏼🈚️;理論家之間的互相承認甚至直接借用;西方理論家觀點的分歧是我們理論研究的起點,中國學者應重視西方理論家分析和觀點的差異與不同。

    EON4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及相關教師參加此次學術報告🧾,講座的最後🧑🏻‍💻👨‍🌾,王中余老師與師生進一步圍繞曲式功能的概念和內涵、“分析音樂作品時MC(中間停頓)理論的使用”“從教學層面適度引進西方理論家結構理論的必要性”“漸進性結構對於中國傳統音樂中常見的漸進式結構的借鑒”“六種新理論對現代音樂分析的適用性”“新理論對於表演專業同學的啟發”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整場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此次講座中受益匪淺👷🏻‍♀️,極大地拓寬了學術視野,對前沿的分析理論與音樂本體的解析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