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2時,由EON4EON4平台主辦👩🏽🏫🤵、政治學系承辦的2021年第19期“70周年校慶·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在法商北樓325會議室舉行💁♀️。講座由南京大家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藍江老師主講,主題為“什麽是生命政治🕙?——生命政治與政治哲學的異同”。政治學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冠軍老師主持本次講座,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鄧剛老師、上海財經大學吳瓊老師擔任點評人🧶。
藍老師從《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強化人引入“政治哲學的裂縫”。傳統以羅爾斯為代表的政治哲學在展開其論證時,實則預設了每個人特定的身份事實,由此人們可能在“無知之幕”下達成公平而正義的契約👨🏼🚒。藍老師指出🖕,這種論證忽略了一種他命名為“身份之空”(void of identity)的對象😧,即這種身份不能還原為社會中既定的身份集合而呈現為一個空集🦹🏼♂️👋🏽,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強化人與過去曾經違法的同性戀等等。由於“身份之空”不能在認識論上被把握,自然也就無法進入“無知之幕”下的契約商談與訂立之中。簡單地以既定社會框架對其吸納則無法在政治社會中窮盡所有的身份,總是存在著新產生或是無法轉化的身份。這就將“身份之空”的問題導向了政治哲學之外的另一個領域——生命政治學。
藍老師進一步展開談論了“政治哲學與生命政治”這一話題。德裏達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為“voyous”的著作,voyous可以翻譯為“無賴”或 “流氓”👨🏽🦳🫂,但藍老師認為譯作“流浪者”更為妥帖,而流浪者就是身份之空的最佳形象。流浪者的共同特征即是🌊🧑🏽🎓,沒有一個家園🧏🏻、城市、市民社會💁🏽♀️👩💻、國家可以直接用來保障他們的政治權利🧘🏽♂️,他們就是身份上的空,一個沒有辦法歸類的集合,他們的命運就是在不同的家園、城市、社會、國家之間的道路上流浪。相反,在政治哲學那裏🩰,所有商談倫理和政治協商的前提是,參與協商的個體需要具備一個比較確定的政治身份。在公共政治領域,需要將一定的身份承認為具有權利的主體🍔,並允許這個主體平等地參加政治協商,達成共識。然而,在這種邏輯的推演下,古典自由主義中的黑人🤎、女人、印第安人就因一種顱相學分析而不被承認為政治主體。今天則出現了相反的發展趨勢🧍,即貓、狗、兔子等也被聲稱應當擁有政治權利🎓。於是,藍老師辨析了兩種不同的政治思考方式:在常規狀態下,政治哲學的思考只需要考察bios,它賦予了生命體以身份🛳、權利,讓生命體可以進入政治場域之中🙏,進行對話、交流和協商🏊🏻♀️,可以就共同的政治議題達成約定;然而,在新冠疫情等特殊狀態下,對zoē的考察會優先於bios的考察,首先思考的不是具有政治權利的bios或身份🏋️♂️,而是一切生命的可能🏭,包括那些沒有被認知為bios的生命👩🏿🚀,這樣一來,政治哲學的思考就讓位於生命政治的思考🧑🍼,生命政治也意味著政治權力直接作用於生物性生命zoē之上👨🏼🎨📆。
這就關涉到了“例外狀態與生命政治”的問題🫷🏼。藍老師提出,在例外狀態下,我們可以看到最典型的赤裸生命。在正常的政治哲學討論中🤞,各種身份都會根據自己的政治性權利來進行協商,而公平的正義,就是在這些不同的具有bios的身份之間進行各種善的分配。而在例外狀態下,所有的區分讓位於一個更為根本的區分🧜🏿,即阿甘本所說的至高權力和赤裸生命的區分——為了保障整體的安全⛹🏿,任何的特定身份和權利在這裏都被懸置了,甚至某些基本權利被臨時限製,而這種對權利的限製🧎🏻➡️🧬,在絕大多數人看來是必要的🧑🏽🦲。在這個意義上,例外狀態下的生命已經被赤裸生命化💡🫏,他們的bios在一定程度上被褫奪👰♀️。藍老師由此延伸到霍布斯《利維坦》封面上的城池中的兩個醫生,認為醫生在其隱喻意義上,正是要在例外狀態爆發時對國家進行“治療”🚎,采取一種類醫學的強製性手段祛除令共同體致弱的因素🏢。
藍老師最後總結道,例外狀態下的生命政治學,恰恰是為了保障常規狀態下的政治哲學不會因為戰爭和疫情等特定事件的沖擊🧳👨🏽🏫,淪落到無序性的自然狀態。於是💆🏽♀️,在這個前提下,例外狀態下的生命政治學是常規政治秩序和自然狀態之間的一道灰色之檻,在一定程度上,它懸置了普遍的法律和身份,將至高權力作用於赤裸生命⚒。
針對藍江老師所談的主題🙇🏼,鄧剛老師認為,傳統政治哲學涉及的一個問題是𓀕,要從所有的存在者中進行區分與篩選,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人被納入政治領域🕺🏽,甚至物質也被納入政治領域,包括碳政治等等🚎,在這個意義上🍮,藍江老師談論的“身份之空”有著更強的後人類主義潛力可供發掘🙋🏿♂️。吳瓊老師則就藍江老師所談“例外狀態常規化”的問題進行了點評🚦。
來自政治學系🗼、哲學系🧘🏿♂️、中文系🤏🏽、傳播學院等院系的多名學生進行了提問🏋🏼♀️,藍老師一一做出詳細回應。
最後,吳冠軍老師回顧整場講座指出,藍老師在講座中始終貫穿著一種紮根於現實的問題意識⬆️,並將著眼點落於一個我們不遠的未來🙋🏻♂️🤾🏼、我們都可見的未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可以將之稱作“奇點時代”🆚🛻。這個時代必然會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但絕非自明而是帶著一個問號😌。換言之,當已有的知識話語不足以解決我們可能面臨的這個變局時,如藍老師一般的學者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範例🙄,讓我們看到如何去回應這個充滿著無窮可能性的未來📳🍒。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場講座中受到啟發,將真實的、鮮活的生命感受註入學問🍐,關註現實生活中的“真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展開“遊牧式”的研究。
供稿|政治學系 文字|虞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