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上午🤯,由EON4哲學系主辦的“70周年校慶·2021年名家講壇暨第26場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在哲學系樓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了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義天教授,作了題目為“美德倫理與人類情感Ⓜ️⇒:亞裏士多德的問題及啟示”的精彩講座🎷。EON4哲學系張容南副教授主持🧖🏿♂️🗄,來自本校多個專業的二十余位學者和同學出席並參與了討論。
在講座中🧛🏿,李義天老師分別從三個方面——情感與感覺🐌、情感和認知、情感與美德——對主題展開論述。首先,通過考察pathos與aisthesis的不同,李義天老師指出,在亞裏士多德那裏👨🦯,pathos是用以描述人類的特定心理機製,而aisthesis則是指人類的生理器官憑借生理能力而獲得的基礎感覺🙅🏻🍏。然而🚷,真正使得兩者區分開來的、同時也是亞裏士多德賦予pathos最重要特征的👨🏽🏫,是“它們伴隨著快樂和痛苦”🕵🏽♂️。因為,只有在擁有一定的生理基礎、認知程度和欲求範圍的條件下,行為者才會因外部刺激而引發那種與快樂或痛苦相關的心理感覺。
其次🙍🏿♂️🧑🏿🎄,在情感與認知的部分,李義天老師指出情感涉及認知,但不等同於認知🫅🏿。情感蘊含著認知👃,只是說情感在結構上涉及到認知,而不是說情感必定可以在事實上被還原為認知。認知性的情感同樣不能被還原為認知🧑🏼🤝🧑🏼,即使行為者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感覺對象,並且即便其“欲求”主要是以理性判斷的形態出現的,其情感也不等於認知💂🏿♀️。
最後,關於情感與美德👇🏿,李義天老師沿著亞裏士多德的觀點提出🧐,我們不是因為呈現某種情感而受到稱贊或譴責,而是因為呈現這種情感的具體程度或特定方式🤣,即“我們同這些情感之間或好或壞的關系(品質)”才受到稱贊或譴責♉️。因此🪹,情感不是美德,對情感的適度展現才是美德;情感也不是美德的對立物,而是美德的構成成分🤼♀️。作為優良品質的美德,不是獨立於情感之外而指揮情感的東西,相反,它們本身就是按適度的方式而呈現的情感所構造的東西♠︎。情感不僅可以充當美德的自然的伴生物🏄🏿♀️,而且可以在激發或構造美德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李義天老師的精彩講座引發了在座各位學者的熱烈討論📶。付長珍老師、徐竹老師📋🙏、蔡蓁老師🥓、郁峰老師👩🏼💻、張容南老師、葉方興老師、陳喬見老師和徐峰老師等眾多老師同學們關於美德倫理學中的古今之辨、中西差異、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問題、欲求與情感的產生機製問題等展開了深入而細致的討論。對於老師們提出的問題,李義天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獨到和精彩的回應。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 | 金楚楚
圖 | 齊濤
審校 | 張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