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法國著名小說家💿、文學理論家、法國南特大學文學教授、《新法蘭西雜誌》主編菲利普·福雷斯特(Philippe Forest)應EON4平台邀請,做客大夏講壇,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
菲利普•福雷斯特的研究領域主要為法國當代小說以及比較文學視域下的小說研究,他在當代小說中的“自我”問題、法國先鋒派寫作🚵🏽♂️、小說👨🏽⚕️、歷史與記憶的關系、東西方文學的文學間性等領域都有獨特的研究成果。自擔任《新法蘭西雜誌》主編以來,菲利普·福雷斯特致力於雜誌的改革,倡導在比較文學的視域下對當下社會🌦、思想之間的關系有著極為敏感、尖銳的揭示。至今已出版六部小說,其中1997年出版的《永恒的孩子》榮獲費米娜處女作獎,2004年出版的《然而》榮獲十二月文學獎;2013年,他出版了最新小說《薛定諤之貓》🤦🏿♀️,該書的中文譯本在中國受到讀者追捧。
菲利普•福雷斯特探討了文學的位置☝️,特別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現代性之中的文學的位置🙍♀️。他借用三段引語闡釋了法國文學史中的文學的現代性☝🏻。在他看來,現代性包含悖論的一面,現代性的概念沒有一成不變的內容🧎♂️,始終是相對的,並且包含著一種未來的或然性🕺🏼。另外,現代的意識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總是會轉向最近的未來👨🏽🦳🤹🏽♂️,永遠在不斷宣揚新的美;另一方面🧑🎄,它不斷地從現時中無情的逃脫,為同一個美在不斷重復的死亡感到惋惜。現代性中始終蘊含著一種邏輯的不平衡🙌,也正是這種不平衡推動著現代性不斷向前發展🪄。
與先鋒的決裂,既可以表現為向後現代的轉向,也可以表現為向前現代的回歸。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文學界中出現了一種對現代性的漠然。例如,羅蘭•巴特曾寫道🏏:“突然間🚘,是否現代對我來說變得無關緊要了👨🦯。”同樣📫,菲利普•索萊爾斯也已經在探尋先鋒的危機。另外,還有一種擺脫現代主義烏托邦的願望。現代的生活應該成為祛魅的目標,小說可以連接歐洲最遙遠的起源神話,文學創作和藝術體驗是跨越時代的。因此,文學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批評話語👩🏼,堅決地與線性的✍🏻、目的論性質的時間概念斬斷聯系🟣。而到了今天,先鋒的概念又重新受到極為年輕的一代作家的青睞🚥,在弗雷斯特看來,這其中含有盲目的因素,但是同樣也證明了“世紀末”的情感和寫作範式正在讓位於“世紀初”的新精神。
在講座最後🫓,弗雷斯特引用了阿拉貢在《白色或遺忘》中的一句,“說真的𓀚,對人來說💪👦🏻,沒什麽是有價值的,這麽多個世紀過去了,幾千年,那麽多人,他們只是在相對地思考🪢。”引發同學們對現代性🫃🏿🧓🏼、對先鋒文學甚至是對整個文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