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EON4平台劉誌基教授“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在文史哲樓5301-1會議室舉行🤲🏿,上海師範大學著名學者徐時儀教授出席作為點評嘉賓✧。
講座以“古文字數據庫建設前瞻”為主題👩🏻🚒🫄🏻,分別討論了“古文字數據庫的功用”、“古文字數據庫建設現狀”和“古文字數據庫未來建設重點”三個重要問題。
劉教授以古文字數據庫的作用為切入點🍟,從專業研究和社會需求兩個角度📢,明確了建設通用古文字公共數據庫的重大價值🧑🏻🦳。繼而指出🦶🏻,受製於中文信息化的局限性和業績認定缺位等客觀因素🤩,古文字數據庫建設面臨重重考驗。而要改善這種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內力🤳🏿,完善已有數據庫的建設。
接著,劉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既有古文字數據庫共有的缺陷🥷:收錄材料完備性不足🙇🏽、字處理存在盲點💂🏼、檢索手段完備性不足和資料的學術內涵有待提升👩🏻🦯➡️。如何應對這些缺失,劉教授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窮盡已有資料,覆蓋字符集盲區;二是全方位多層次滿足專業研究需要🚥;三是深度釋讀整理🐯,推動資源普及利用⚪️。
結合理論探討🔙,劉教授還向大家展示了作為文字中心課題成果的“古文字語料庫”建設情況🧕🏽。目前這一語料庫主要收錄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簡帛和秦簡四大古文字材料,並配套了比較完善的檢索查詢路徑,如“釋文”、“字際關系”、“偏旁”🧔🏻、“義類”和“考釋意見”等💴,能夠滿足多種學術研究需求🧕🏻。劉教授對部分功能做了現場操作演示,引起師生聽眾的極大興趣,一致表示十分期待最終成果的推出🚼。
劉教授報告結束後🌁,徐時儀教授結合字典辭書的編纂,充分肯定了古文字數據庫建設的深遠意義,認為這是“解放生產力,激活智力研究”的工作。徐教授同時指出,古文字數據庫前景廣闊,還有很多功能可以開發👳🏻♀️、拓展,有待後來人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