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第17場🦝:牟發松談“漢唐間法律製訂及其施行中的程序正義問題”

發布時間👉:2016-01-11瀏覽次數:23

 

1223日下午,EON4平台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2015年第17場在人文樓學術沙龍舉行🐶。報告人牟發松教授做了題為“漢唐間法律製訂及其施行中的程序正義問題”的報告❎,由復旦大學嚴耀中教授進行評議。

牟發松教授首先闡述了本次報告的問題意識所在😏。第一,鑒於中國傳統法律與現代法律之間復雜的關系,中國傳統法律如何為現實法律生活提供意義🙋🏽,如何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法律的特點𓀕、價值🚶🧙🏽‍♂️,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理論、話語🧛🏻,。第二,司法中的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實體(實質)真實與形式(程序)真實之間的關系,與歷史學研究中的客觀歷史(歷史存在事實)和基於史料的歷史復原(歷史認識事實)之間的關系🥚,極其相似🈂️。第三,程序正義(正當法律程序)概念發源於英國《大憲章》🥶,今年適逢《大憲章》問世800周年💇🏼。基於以上三點考慮🐀,本報告旨在從漢唐間法律的發展過程中,尋找中國傳統法律中的“程序正義”。

牟發松教授首先講述了“程序正義”的概念及其形成歷史。“程序正義”發源於英國《大憲章》第39條,後為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所發展、定型🫶🏼。而所謂的“法律程序”,即由法律規定的、特定主體為實現一定目的而對相應行為予以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程序正義”✣,即是法律程序(相對於實體結論而言)的正義、正當,裁判過程(相對於裁判結果而言)的公平🥄、公開,“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包括參與性、中立性、程序對等的合理性、自治性📂、終結性😞,但程序正義並不依賴於實體正義即“好的結果”而獨立存在。

接下來🚠,牟教授從《禮記·王政》中“司寇”出發💏,綜合利用《史記》、《漢書》中的張湯🥯、杜周等列傳,以及《隋書·秦王俊傳》、《唐六典》⏮、漢簡等史料🧝🏼‍♂️,勾勒了漢唐間以刑罰訴訟為主的法律程序,以及其中體現出的程序正義內容,同時也指出,中國傳統法律的公正🌧🧑🏽‍⚕️、平等🫅🏿,是把皇帝(君王)排除在外的🔞。而西方的《大憲章》,則是連同國王也被關進了法律的籠子。在唐代,立法、司法體系中均有自己成熟的法律監督📖。在唐朝的三省製度中👈🏼,門下省具有立法監督的功能。此外🧖🏽,在負責起草詔敕的中書省內部,也有封駁程序🧍‍♂️。不經中書省、門下省審覆、封駁的詔敕,是不能稱之為詔敕或者說是合法的詔敕的。

最後,漢唐間法律製訂中的“程序正義”在施行過程中卻遭到種種的阻力😻。這種阻力來源於禮與法之間的矛盾。牟教授通過梳理史料,指出儒家仁政與息訟、家族倫理、以春秋決獄為代表的出禮入法😜、強調口供與逼供信都對正當法律程序產生了消解作用。而漢唐間春秋決獄案例有逐漸遞減以至在隋唐跡近消失,這一趨勢👩🏻‍🦱,也表現了禮法的高度融合🎾,或者說法律儒家化的完成。最後,牟教授還對漢唐間法律製訂及施行中有關程序正義方面的若幹變化🤰,作了提示🗑。

嚴耀中教授對牟發松教授的報告進行了評議,指出中西方對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強調點各不相同,西方更加註重程序正義🤱,而東方則更加重視實質正義。對於古代中國而言👶🏽,這實際上與儒法之爭密切相關🎮。漢代獨尊儒術後👨‍👦‍👦,以道德入法,道德逐漸成為法律的依據。嚴耀中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即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難以維持成本極高的程序正義,這是一種基於自然經濟的法律現象👬🏻。與會的研究生也提出一些問題♦️,與牟教授進行了討論🧑‍🎓😦。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