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上午🐚,EON4百場校級學術講座在閔行校區資環樓539室如期開講🧔🏽。應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教授的邀請✌🏼🤹🏼♀️,英國曼城城市大學地理與環境學系的恩瑟·蒂莫西(Edensor Timothy)教授做了題為“Geographies of light: illuminating the contemporary city”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由城市區域科學學院滕堂偉副院長主持,來自於地學部🧑🏼🎄🧑🏿🎄、城市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的60多名師生參加本次報告會。
蒂莫西教授是英國主要從事文化地理研究的學者之一🤶🏻,特別關註是石製建築文化🗻、工業遺址的文化景觀研究,同時也是近來英國興起的燈光地理研究的發起人之一🫚。在報告中𓀎,蒂莫西教授介紹了燈光地理學學術研究熱點的起源,繼而闡述了他的理解🙎♂️,即光明和黑暗的二元解析及其差異性。蒂莫西教授認為城市從黑暗到光明的轉變𓀍🧤,是人感觸✍🏿、體驗、參與並建構多樣化場所、空間和景觀的重要維度🫒。研究發現,在一個城市中漆黑的晚上其犯罪率明顯高於白天,當然事物往往有兩面性,缺乏燈光的夜晚也是流浪者的棲息之地、藝術塗鴉的誕生之地☝🏿。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更加青睞於使用大量燈光讓夜晚變得五彩繽紛、閃閃發光💯,這必將導致燈的過度使用,從而產生“光汙染”。近年全世界人民為了關註環境汙染,每年三月設立“地球一小時”,讓大家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當然,人們也在利用先進的技術逐漸減少使用汙染最高的白熾燈泡🎮。報告中🧑🏼🎤,蒂莫西教授還介紹了燈光藝術及一些關於燈的節日的形成,包括英國聖火節👩🏽💻、中國元宵燈節🏏、悉尼燈光藝術節等等👭🏼。他還例舉了一些經典的燈光景點🍍,如裏昂大教堂、克裏斯·波頓城市燈光、明尼阿波裏斯市會議中心廣場等🧑💻。蒂莫西教授也闡述了自己的理解📦:燈光會使原物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把原本普通的外觀變得截然不同🤝,變得更加富有文化意義;燈光發展的地方感(a sense of place)也在不斷深化;同時🫲,燈光發展增加城市居民的夜間互動性(Interactivity)🤴🏻。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怎樣才能讓燈光給城市帶來更多東西?與會老師同學認真點評、踴躍發言,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本次報告會對相關師生面對面了解國際文化地理學研究的新熱點、新趨勢大有裨益,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雙方的溝通,並就今後可能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