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下午,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鄭也夫教授應邀在法商北樓一樓報告廳做專題講座,講座主題為“為何文明是副產品”,講座由劉擎教授主持🥱。
鄭也夫教授認為,在文明的意義上📩,目的性行為只能完成小的製作🪺,人類文明中堪稱裏程碑的發現和發明🙍🏿♂️,幾乎統統是“副產品”,即非目的性👩🏽💻、計劃性行為的產物。講座從外婚製、農業、文字、造紙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起源,這六個案例中展開對“文明為何是副產品”的具體論述ℹ️。
鄭也夫教授試圖從另一種角度重新思考一夫一妻製、耕種文明、書寫文字👨🏻🦱、造紙印刷等這些人類早期的偉大發明。這些被標記為人類發展史上裏程碑式的發明,並非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導致的,在其起源上,乃是一種偶然性的行為。從人類與其他靈長目動物之間的生理對比出發🦩,鄭也夫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人類婚姻製度的起源與武器發明之間的微妙聯系。武器的發明意外導致了一夫一妻婚姻製度的產生和穩固,弱者可以憑借武器向強者奪取性資源🤌🏼,作為強者對弱者的妥協,一夫一妻製得以長久存在。在談及農業的起源時,鄭也夫教授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了“聖米”的故事👦🏻🔺,正是人類在采集行走的生活方式中無意發現了密集叢生的谷物,從此開始了收割種植的農業定居時代⏭。同時,鄭也夫教授大膽質疑了歷史記錄中蔡倫造紙的真實性💪,提出了關於造紙術在布帛昂貴的時代背景下意外發生的觀點𓀜。除此之外🧝🏼,鄭也夫教授旁征博引🚙,以豐富的史實和翔實的數據資料🏂🏼🧗🏻♀️,介紹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其他案例。鄭也夫教授以詼諧的方式批判了現代都市生活和校園文化中存在的弊病,質疑了現代人對原始社會生活窘困的猜測🤗、對理性的過度崇拜,引來同學們的陣陣笑聲。
講座結束,在劉擎教授的主持下👃🏿🤚🏻,鄭也夫教授回答了多位同學的現場提問🧑🏿💻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