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下午🤠,哲學系工會🥾、青年聯誼會、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聯合舉辦了本學期第二次哲學系青年學術沙龍活動,本次活動在閔行校區人文沙龍學術報告廳舉辦,主講人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李主斌老師🏌🏼♀️,主要研究領域有真理論🫱🏻、形而上學✉️、語言哲學。出席此次沙龍的有EON4平台哲學系葛四友老師、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何朝安、譚力揚老師🥼、華東理工大學倪明紅老師以及哲學系的部分師生🚘。
本次沙龍的主題是“日常對象存在嗎”,主講人李主斌老師老師指出對於“日常對象是否存在↩️?”這一問題☹️👩🏻🦰,人們基於一些直觀的證據認為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是,近年的形而上學討論表明,直觀的證據並非是決定性的😒。一些哲學家基於因果冗余性、節儉主義🥶、共時空問題等提出了論證,試圖表明日常對象不存在。而日常對象的辯護者則認為這種基於研究形而上學的科學主義進路本身值得商榷。報告人一方面嘗試指出日常對象辯護者的策略面臨著嚴重困難🍙,另一方面則試圖提供一種不基於上述科學主義進路的思路🛸,以論證日常對象不存在。報告結束之後🙏👨✈️,何朝安老師進行了評論🧓🏼,此後進入討論環節,各位參與者從各自學科背景出發,坦率地提出各自的看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