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下午,國家社科青年項目“近代商務印書館與中國小說發展演變研究”課題第三次沙龍在理科大樓A204召開。本次沙龍由該項目的負責人文娟主講👩🏼🎤,盧守助、虞又銘、魏明揚、李清宇參加了此次沙龍。各位研究者與項目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一起圍繞此次沙龍的主題——近代商務印書館小說出版的影響👩🏻🦰,各抒己見🏊🏿♂️。
項目負責人首先簡單概括了清末民初印刷技術的發展、政府對於小說出版管控的松弛、小說界革命的興起、小說雜誌發行的興盛、小說書籍出版的繁榮等吸引商務印書館進入小說出版領域的各種“場域”因素;進而分析該館出版的第一種小說《佳人奇遇記》對於此後小說出版的影響🤰🏿🔑,即探討商務印書館翻譯小說出版模式的繼承、改革與發展。
其次🦸🏽♂️,結合長期以來整理的資料,介紹近代商務印書館(1901-1920)小說單行本的出版狀況🔲,以及該館雜誌小說作品的刊載情況,從小說出版以及刊載數量上說明商務印書館的小說在近代影響之巨大。據目前的統計👨🏻🎤,1901到1920年,商務出版小說單行本462種;館辦期刊刊載小說1164種(其中《小說月報》937種👷🏼♂️,《繡像小說》35中,《婦女雜》誌139種🤦🏽♀️,《東方雜誌》51種,《教育雜誌》12種)。
第三👩🦰🚮,在此基礎上,具體闡述商務印書館的小說出版與刊載的影響🧑🏽🎄。其一,以林紓的稿酬收入和德菱的社會影響力提升為例👨🌾🧑🏼🍼,分析對小說作者的影響;其二,以當時社會上各種盜版與仿版小說,及各書局對於商務印書館小說出版的跟風為例,分析對其他書局小說出版的影響;其三,以張毅漢的創作經歷為例✒️,分析對小說翻譯以及創作的影響;其四✫,以“教育部褒獎小說”為例,分析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其五👨🦱🧄,以《一束柬》為原本排演的新劇《姊妹花》,《清宮二年記》為原本排演的英劇《西太後》為例🏛,分析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
最後,與會的各位老師對該研究課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設性意見。
整場沙龍在熱烈討論與積極回應的氣氛中結束🧂。項目負責人通過開題論證擴展了研究思路🚵🏼♀️,為今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