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下午👨👩👦, 2013年度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韻書派訓詁’研究——以〈切韻〉系韻書為對象”中期沙龍“《切韻》系韻書釋義比較研究”在閔行校區人文學術沙龍舉行,此次沙龍是中文系與外語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次學術沙龍,EON4平台外語學院的袁筱一教授👩🏿💼、高寧教授🙇🏻♂️、李宏鴻博士、林元彪博士和中文系範勁教授🤷🏼♂️🧝🏿、鄭偉教授及兩單位研究生同學共20人參加了討論。
項目負責人曹潔首先介紹了該課題的進展,主要圍繞對《切韻》系韻書訓釋比較研究為主題展開本次的探討🙅🏻♂️。
具體內容如下:
一、簡要介紹該選題的材料、意義與研究方法。
二⛩、舉例介紹課題進程。比如將其與《說文》作比,研究韻書反映的漢語詞義與詞形的變化情況🧖🏽♂️;由相關韻書之間的互相比較🙂↔️,考察不同著者編撰意圖的差別👨🏽🎨,以及由此考察當時對字形、字義的認定與取舍🍼。
袁筱一教授、鄭偉教授認為該課題從分析文獻入手,尋找語言演變的珍貴信息🎳🍟,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值得肯定🍘。鄭偉教授還建議可以將此研究與現代方言及後世韻書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在歷時層面更加深入地探究。
高寧教授指出,韻書材料中發現的漢語詞義的演變在日文材料中也有所體現⇢。
林元彪博士對材料的處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修正了負責人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其他與會教授和老師也由論題展開討論,涉及漢語單音詞復音化、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德國漢學家的貢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