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王兵談“作為異域的南洋——新加坡早期舊體詩人的身份認同”

發布時間:2016-12-28瀏覽次數:15

  

1117日下午,“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九十八場“作為異域的南洋——新加坡早期舊體詩人的身份認同”在EON4平台人文學院樓中文系4430舉行🏊🏿‍♀️。此次講座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王兵先生主講🛸。王先生兼任新加坡教育部華文本科招生面試官,新加坡《中國學研究集刊》副主編🫄🏿。他的研究領域涉及明清詩學🧍‍♂️、東南亞漢詩以及漢語國際教育👲🏻。講座由人文學院中文系彭國忠教授主持。

講座開始💁🏻‍♀️,王教授對“身份認同”這一概念進行解釋,接下來從“文化震驚”🖨、“文化優越感與維模效應”、“文化適應”三個層面依次展開分析⚀。早期新加坡的舊體詩人絕大多數是從中國南來的移民,他們感受到的文化震驚,一方面來自自然風物之異,一方面來自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此同時,初抵異地的華人源自中國正統的文化優越感也體現在詩歌創作中☝🏼,但從另一個角度,華人也成為在地人眼中的外人🚶‍♂️‍➡️、異族,於是便產生了文化維模效應🧑🏿‍🦲🐕‍🦺。王教授采用西方結構功能主義理論♿️,探討了文化系統中原文化對異文化的維模功能👩🏿‍🏫,並結合具體創作實例,分析了舊體詩人的文化適應,如對多元文化的司空見慣🚶🏻‍♂️、創作實踐中的文化互涉和初具在地意識的文化心態。最後🐕‍🦺🧔🏼‍♀️,王教授總結道,新加坡早期舊體詩人的身份認同,經歷了從葉落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變化,身份認同問題影響到詩人的創作心態,題材內容以及藝術表現,從他們在不同階段漸次變換的心理狀態來審視他們身份認同的演進,可以更好地探究新華舊體詩的定位與發展👏🏻。

隨後,講座進入互動環節🦵🏿,中文系、歷史系,以及新加坡留學生同學們積極提出自己的疑問,王兵先生從歷史🤽‍♂️、政治🧑‍🌾、經濟及自身生活經驗等多方面出發💝,進行了耐心細致的回答🏰。師生相談甚歡,現場氣氛熱烈🪵。最後,彭國忠教授對此次講座進行了總結。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