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邵雍先天易學流傳問題研究”第二次學術沙龍在閔行校區人文學術沙龍舉行。沙龍由課題負責人宋錫同副教授主持,哲學系陳立新教授、蔡蓁副教授、劉梁劍副教授👩🔬、陳喬見副教授、郝旭東副教授🏄🏻♂️、孫亮副教授、牛文君講師、張小勇講師⛹🏿、苟東風講師📗、劉翔博士應邀參加。
課題負責人宋錫同介紹了課題進展情況和目前正在解決的問題,並圍繞課題研究中涉及的“邵雍先天易學溯源”問題做主題發言🧑🏻🦽。負責人從漢代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學、京房卦氣說🏊♀️、揚雄太玄數⛹️♂️、《易緯》神學體系以及道教先天說入手,分析了不同學術思想資源對邵雍先天易學的影響🤴🏽,並分析了邵雍對其中思想資源的借鑒與轉化👩🏿🦱。負責人指出邵雍撰《皇極經世書》、推演先天易學均對上述思想資源有所吸收👩🏻🍳🤾🏿♂️,並立足新儒學立場展開自身學術體系建構,但在此過程中剔除了漢代經學背景下的神學化色彩,漢儒的經學以天人感應之學為立場建構其時代儒學,而宋儒則以對治佛老🌖、以儒家自身經典資源為基礎建構其時代新儒學。其間,負責人也就所涉及漢代經學各種學術流派的思想異同做了比較🚵🏿♂️,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由此指出對邵雍先天易學模式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尤其指出,揚雄的太玄數,將易數與歷數相結合對漢代經學中神學內容的消解對邵雍先天易學的影響最為深刻💂♀️。
與會諸位老師,圍繞負責人的報告對其中諸多問題展開探討♜🧖🏻,如漢代經學與北宋五子時代的學術異同、邵雍的先天易學模式、先天易學對道教內丹學的轉化🏌🏻、漢代易學與宋代易學的異同及其流變脈絡、漢宋儒學與易學的話題轉換🧓🏿🧷、漢代易學對北宋五子儒學思想的影響等等。在探討過程中🧚🏿,與會教師、博生也對該課題中涉及的問題提出了諸多建議,為課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與思路。
沙龍參與者,還各就自己對該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負責人一一予以回應並就其中焦點問題展開探討🪒。負責人還就下一步的課題研究和進展作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