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晚,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美國海外核部署研究”開題論證會在閔行校區人文社科沙龍舉行,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姚百慧副教授🥿🏈、外交學院吳文成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劉京、華東師大冷戰中心的韓長青博士、葛君博士以及部分碩博士研究生參加了論證會。
課題負責人陳波副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獲得批準後的一些調整,包括題目上國家哲社辦將研究時段斷限的修改🈂️。接下來🚶➡️🌛,陳波從國內外研究相對分散的現狀、課題的主要目標以及前期準備工作做了系統的說明💂🏽♀️。特別是在資料上,結合課題組成員梁誌副教授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查閱情況,指明目前課題開展面臨的主要困難:一方面已有檔案多處關鍵信息未解密,另一方面美國檔案館中核心檔案尚未解密。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知識儲備上的不足需要盡快彌補😽。
姚百慧副教授認為課題在國際問題學科領域來開展也是解決目前面臨的資料困難的一種途徑。目前這個題目比負責人以往的題目在範圍上擴大,可以進行總體上的分析和對比☂️,但也增加了史料和案例駕馭上的難度🤭。在研究的目標上,課題既要研究決策💶,又要研究實施。因為在部署的環節,首先是與其他國家就部署的雙邊談判👶🏿,而這種外交史的研究是課題組成員的強項。在核心概念上,要把握住核武器既包括狹義的彈頭⛹🏼♂️,又包括運載工具,在研究過程時候可以對各種類型武器做一些區分🚵🏿♀️。對於課題在資料上的困難🚆,姚百慧副教授認為利用現有的檔案大致可行,因為從NSA的檔案大致上可以理清決策的經過,此外國務院Central Files文件、參聯會JCS文件在國內目前還是可以獲得的,同時他還建議要關註冷戰時期《紐約時報》的有關報道材料👩🏼🍼,因為他們往往能夠通過特別渠道獲得一些信息🥞。如有可能👨🏻,盡可能利用英國、臺灣的檔案⬛️,日本檔案也可以考慮適當利用。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目前從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研究的劉京➙,提出了課題組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這樣一個宏大的🥍、案例紛繁的問題與課題的主要思路統轄起來,海外核部署在不同的地區肯定有不同的部署特征🧗♀️,課題最終還是要有一個側重點的。對此,葛君博士認為國家哲社辦把題目中的時段去掉🧛♂️,可能恰恰是希望課題要對這一問題有更多宏觀上的把握和現實問題的回應。來自外交學院的吳文成博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問題研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課題要盡量抽取有典型性的個案進行充分研究而不必面面俱到。在此基礎上,最終成果的結構編排上可以從美國海外進行核部署的原因、部署的現狀👚、決策過程及特點、典型個案分析、海外核部署的影響幾個方面入手。韓長青博士就此說,如果這樣謀篇布局,資料的障礙就會顯得小一些♈️。
最後,與會專家和課題組成員還就如何寫出好的國際關系論著展開了討論,大家對以下幾點達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見🚵🏽♀️:首先是要提出一個好問題🫄🏻;其次是要做好文獻綜述,捕捉到他人邏輯的漏洞或謬誤來作為突破點📇;最後是要做好研究設計,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來論證🗒。
開題論證會不僅為課題進一步的開展理清了思路🙏🏻,特別是專家們對資料的來源和最終成果的結構設計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在論證會上就選題和寫作技巧的討論,不僅對在座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啟發,對旁聽的研究生來說也是一堂生動的寫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