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葉淑蘭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課題“中國外交話語建構及其效果評估研究:以‘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為例”第二次學術沙龍活動在法商北樓127室召開。政治學系卿文輝、陸鋼、張麗君副教授以及國際政治專業的全體研究生近20人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
葉淑蘭副教授首先介紹了項目進展情況🦸🏿,並就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她認為🤷,項目的重點內容為分析“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話語的效果,可以從美國的反應與中美理解差異💂🏿♀️👷♀️,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第第三方國家的反應以及在華留學生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話語的反應等層面進行分析。項目還需要考察“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話語在解決南海🧜🏽♂️、釣魚島、東海防空識別區等熱點問題上的實踐運用🅰️。葉老師還介紹了關於中國傳統思想對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啟示方面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指出需要繼續加強對國外受眾如何理解與接受中國傳統思想的研究🆖。
陸鋼副教授認為從外交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研究中美關系非常有意義,他指出需要區分中美關系的現實與話語📙,探討中美關系話語是否準備表達了中美關系現實⏪,厘清中國現在的外交話語體系🍜。中美關系需要某種話語表達,中國不同意美國學者提出的G2這一表達方式,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話語,更多強調中美合作共贏的一面。雖然未能概括中美競爭的事實,但是🏄🏽😜,這已是目前關於中美關系的最優話語表達。陸老師認為,美國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是非常欽佩的🧖🏼,在研究中國傳統思想影響時,要註意與費正清等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話語的接軌,尋求共通之處👨🏻🏭。陸老師還指出,提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話語效果,需要去意識形態化,使中國傳統思想的表述更具有學理性🍣、更深刻與富有內涵🥏,而使之更具有說服力。
卿文輝副教授認為,還需要繼續深入思考中國傳統思想對中國外交話語事實上產生何種影響、應該有何影響、傳統與現代如何對接,如何讓外國人理解與尊重中國外交思想中的傳統等問題。卿老師還指出🪸,需要進一步區分不同類型的傳統思想🏋🏼♂️,例如“只說不做”(信)與“只做不說”(人情)的傳統。張麗君副教授認為,需要進一步明確研究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厘清傳統思想和中美關系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最後,葉老師進行了總結發言👴🏻,認為幾位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在後續的研究中,課題組需要加強對美國學者的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的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