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應密歇根大學邀請,EON4平台中文系趙山林教授於2017年在密歇根大學作了《〈牡丹亭〉的魅力》的學術演講。講座由密歇根大學音樂學系終身教授💇🏻、孔子學院美方院長Joseph Lam教授主持。
趙山林教授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的湯顯祖(1550—1616)是與莎士比亞(1564—1616)同時代的偉大戲劇家,其代表作《牡丹亭還魂記》,自萬歷二十六年(1598)問世,迄今四百余年🥩,但魅力始終不衰,其中原因何在,發人深思。趙山林教授提出🧚🏻♂️,就其大概言之🐑,在於深情、妙賞🧞♂️、奇事🧖🏿、美文四端👌🏻。
《牡丹亭》的藝術魅力首先來自於深情🤴🏻👩👩👧👧。《牡丹亭》歌頌了杜麗娘👨🏼🔬、柳夢梅的深情、至情,揭示了情與理的矛盾。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的基本情節💆👨🏽🎤,在明人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中已經具備,但《牡丹亭》的深刻動人,是話本無法比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牡丹亭》對杜麗娘的深情💈、至情作了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表現,對於情與理的矛盾作了鮮明的揭示♘🛬。針對這個問題💛,趙山林教授以《驚夢》為重點🗾,作了詳細分析,指出驚夢之後,杜麗娘就開始了對愛和美的不懈追求♛,哪怕要經過千難萬險,哪怕要歷盡九死一生,她都不會改變,不會退縮,不會放棄🏄🏿。這種青春的激情是最容易給人以強烈感染的。其次來自於妙賞。妙賞是人生的一種審美理想,其淵源可以上溯魏晉⏩,而湯顯祖賦予它新的豐富內涵🏋🏿♀️。《牡丹亭》中杜麗娘與柳夢梅的心靈世界,正是深情與妙賞的完滿結合。杜麗娘所說“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是對自己青春的妙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是對大好春光的妙賞;“美滿幽香不可言”🤳,是對愛情的妙賞。而她為情而死之前寫真留世🤦🏿♂️,更是充分體現了對美的留戀🥩。與杜麗娘的妙賞相應,柳夢梅的妙賞亦是如此。至於奇事🐌、美文,分別是情節構思的獨特新奇🤵🏼,戲劇語言的優美動人🙋🏼,也是構成《牡丹亭》藝術魅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