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區域房價的收斂性和漣漪效應🥧:以我國為例的實證研究”二次開題論證沙龍在中北校區地理館301會議室召開🌋。沙龍由課題負責人、經濟與管理學部經濟學院金融系青年教師張方主持,參加沙龍的與會人員包括🏋🏼♀️:課題組成員王媛▶️、張傳勇,經濟學院金融系講師李明輝,城市發展研究院博士後宋艷姣、羅峰,博士研究生周琳👷🏻、馬雙✭、海駿嬌等🧩🤷🏻♂️。
首先,張方老師向與會的老師和同學們介紹了項目的主要情況,包括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研究內容𓀅、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現階段🍮,對我國區域房價的收斂性和漣漪效應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研究體系,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針對這一情況,張方老師意圖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她從對區域房價收斂性的研究現狀、問題及產生原因、主要模型和方法等方面分別對國內外文獻進行了梳理,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設想🏌🏼♂️。本課題擬構建出以“What-How-Why”為三個落腳點的我國區域房價收斂機製的學理體系:What——什麽是房價的收斂性和漣漪效應以及區域房價間是否存在此種機製🚫;How——這種收斂機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Why——為什麽會存在區域房價的收斂機製或哪些因素影響了這種機製♓️。之後🙆♂️,本課題擬用多種計量模型和方法對區域房價的收斂性、漣漪效應、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包括單位根檢驗、Engle-Granger和Johansen協整檢驗🤍、σ-收斂和β-收斂、面板回歸模型🧔🏼,Granger因果檢驗🔁、工具變量IV、System GMM估計法和DPD模型等🧛🏼♂️。然後,在實證分析結果基礎上,就如何有針對性地製定房地產宏觀調政策控為政府相關部分提供政策建議🧘🏿👩🏿🎓,就如何把握房地產市場規律做出正確投資策略為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提供經驗證據👩🏽🚀。
在張方老師做簡要報告後🤾🏻♂️,與會人員對該課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進行了積極的討論𓀂,多位師生針對課題的開題報告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建議。其中,王媛老師和張傳勇老師建議可以加入空間計量的模型和方法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李明輝老師針對數據的采集、處理🦻🏿,提出相關疑問,並建議可以更新和擴大研究數據的設想👩🏿🦱;另有多位博士研究生同學對課題擬采用的研究方法進行了細致的學習和討論。課題組成員間也探討了課題的進展計劃和預期進度,明確了下一步要開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