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由傳播學院甘蒞豪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突發事件政府應急話語技術與形象修復策略研究”課題沙龍在閔行學術沙龍中心室舉行😮💨。課題沙龍邀請了傳播學院黃佶副教授、姜華副教授、鞏曉亮副教授🔴,李浩博士等專家學者到會參加🧝。
本次沙龍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 群眾和暴民是什麽關系🖐🏻?2.群眾會在什麽樣條件下轉化成暴民?3. 群眾和大眾、和公民✍🏻、和人民💆🏻♂️,和民眾等概念如何區分?
針對這些問題🦔,本次討論發現👩🏿✈️📓:1.“仇恨”和“懲罰”的比例關系🛣,“法不責眾”,還有“通訊”的便捷度會影響“群眾”向“暴民”的轉化。仇恨有真實的仇恨👷🏽,也有想象的仇恨👨🏻🦽➡️,權力下的偽仇恨、市場下的偽仇恨,娛樂心態下的偽仇恨。2.“閱讀公眾”可以讓群眾理性,但在很多歷史情況下,又恰恰在一批知識分子帶領下,閱讀後🪄,書中的思想會讓群眾成為一種暴民。3.暴民是個相對概念👊。暴民可定義為對統治秩序的反抗🌿,也可以定義為訴諸暴力之民🪬。反抗暴政的民眾,在統治者眼中是暴民,從理性角度看📬,卻不是暴民👌🏻。4.群眾是非理性粘合體,公眾是理性粘合體,民眾則是過渡狀態✩。
剩余的問題🪷:到底群眾是怎樣理解,群眾是有一種目的呢🧨,還是沒有任何目的🐛,或者被視為工具🫱🏿?什麽是理性和非理性?執政者如何看待群眾等等🛟。
總之,本次沙龍獲得了與會專家學者和同學的積極回應,大家就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並就下一步的課題研究提出了諸多建議。課題組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將據以調整好研究思路,進一步展開好課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