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冨谷至談“中國古代的正義”

發布時間:2017-10-10瀏覽次數🎲:54

 

9月22日上午在閔行校區人文學術沙龍,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冨谷至教授舉行了一場題為中國古代的正義”的學術講座🕉🚵🏽‍♂️。這是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的第86場🛀🏽,由歷史系李磊副教授主持🪙🚣🏿‍♂️。

冨谷至教授首先介紹了西方正義的概念,正義西方學術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然而🦿,中國古代經典中正義涵義有所不同,甚至🉐、兩個字並不是以固定詞組出現的。要理解中國古代正義必須要分析經典古籍中涵義,這樣才能從中文語境中理性地討論正義內涵🏯。

關於經典古籍中的😽,冨谷至教授殺人而義切入點進行探究🚢🕝。“殺人而義”出自周禮,在多數人的理解中🤸,這句話在英語中相當於“為正義而殺戮murder for 正義)”或者殺人符合正義murder in conformity to 正義)”。除此外🎄🏃🏻‍♂️,《孟子也有春秋無義戰這樣的表述👩🏿‍💼🧏🏼,著名漢學家詹姆斯·裏雅各解釋為春秋時代👬🏼,沒有正當的戰爭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there are no righteous wars。實際上像上面兩種理解🪵,將等同於公平(fair👨‍👨‍👧🩷、正當(right或是公正(just🦹🏼🧤,都是不對的中國古代作為倫理道德和道德準則之一經常出現在《論語其他儒家經典中,被視為人必須遵守的倫理和道德守則🩼。所以應該被理解為一個人應該要做的合適的🧎🏻‍➡️、適宜的⛑,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具體而言,見義不為指的是當某件事發生在一個人面前👩‍🦽👩🏼‍🔬,這個人卻沒有做他本應該做的🥝。“其使民也義”指的是用合適的方式“使民”🔈🎑。“殺人而義”的涵義有些特殊,舉個例子,一個人的父親或母親被他人侮辱了🏣🏫,然後這個人(或者他父母的其他孩子)殺了這個侮辱者。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有正當的理由執行殺人的行為,孩子所感受到的這種充滿心中的責任感就是“義士”和義人是指一個人的行為符合“義”,“義”不是“公平”或“公正”,而是履行職責♈️、踐行義務。就比如豫讓刺趙襄子的故事,豫讓為智伯報仇而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卻說“豫讓義人”,是因為豫讓踐行了他的義務🧚🏽‍♀️:守信和忠誠🍉。“義”還能組成的詞語像是信義、節義、孝義🧍、忠義🫃🏿、禮義,它們的意思分別是“保持自己的可信賴度”、“做到適度和節製”🫡、“恪守孝道”💽、“始終忠誠”和“恪守禮製”。“義”這個字在“某某義”這樣的詞語組合中指的是一種責任,“某某”是對美德的描述,而“義”就是履行這種美德的責任。

接下來🤴🏻,以上面所講“義”的涵義背景,冨谷至教授解釋了中國古代的“正義”。現代漢語的正義融合了日語😉、英語中的相關涵義,有公正的👈🏼、正當的以及作為正義感的意思😸,但這些涵義失去經典古籍中所表達的正義內涵“正義”這個詞語並不經常出現在中國經典中🦉,至少五經中,即《易》《尚書》《詩經》《禮》《春秋》,沒有把這兩個字作為固定詞組。“正義”的一個出處荀子》,“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荀子·正名》)。這句話中的“正義”是對照一個不太常見的詞組“正利”而形成的♈️,所以“正義”在這裏應該被理解為“符合責任(義)的要求”👧🏿,“正利”是“符合利益(利)的要求”。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出於利的目的而又不失其正🙋‍♂️,叫做事業👩🏽‍🦲;按照義的標準去做💇🏼‍♀️🕕,叫做德行。”“正義”的另一個例子出自《荀子•儒效》: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這裏正義的含義是一個人必須要履行的義務,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不去學不去問,我就不知道我必須要做的事情🛸。

最後,冨谷至教授漢學的角度分析認為中國的“正義”不同於西方哲學的分配正義。西方分配正義亞裏士多德提出🛀🏼,也被稱為Suum cuique([拉]各應得其所有,各宜得其所應得)或者是Jedem das Seine([德]得到所應得的)。分配正義意味著客觀上的程序正義、實質正義😨,具有協商性、交互性。而在中國經典中,“正義”這兩個字符是否能組成常用的固定詞組還值得懷疑。中國經典中的“正義”不是“公平”或“平等”🎎,而是符合信義、節義、忠義和孝義,而對於信義、節義和忠義的判斷遵守,都是主觀的。所以中國的“正義”不是社會的公平正義,而是你內心的⌨️、你自己必須要做的。在中國古代🥕,遵於義或基於義而殺人的行為是忠義和孝義的行為表現𓀅,以“正義”的名義而履行責任,可能會導致出於正當理由的謀殺和戰爭。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