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周禮與家天下的王製”在牛津大學舉辦第三次研討沙龍。沙龍由項目負責人陳赟教授主持,參加沙龍的均為在牛津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的學者,主要有首都師範大學張翔教授以及淮陰師範學院成守勇教授等🏌🏽。
主持人陳赟教授具體介紹了研究的總體規劃與思路©️🍉,以及進展情況。“周禮與家天下的王製”是負責人構思的“中國思想的成立之研究”系列之一,試圖從多方位、多視角展示中國思想的起源與奠基,並從軸心時代理論視角回答何謂中國這一問題🉑。周禮與家天下王製是孔子及其後學對三代文明進行理念總結的部分💂🏻♀️,這一歷史建構給出了三代,特別是周公在整個中國文化中的意義,這就是為兩千余年家天下王製進行製度性奠基。陳赟教授介紹了每一部分以及每一章的主體內容,尤其是嫡庶之製與宗法、封建等問題,在經學與史學結合的層面進行了對已有研究成果的總結與綜合🧑🦯。張翔教授深研康有為思想,從康有為思想以及近代的角度提出一些本研究中未曾關註的問題🧑🏼🚀,並對負責人的某些觀點與研究框架進行了討論🦹🏼♂️。成守勇教授研究《小戴禮記》,對禮樂政治生活尤有獨到的研究,他的研究與本項目的相關性很高🧜🏽,他從諸多具體的禮製的細節問題👩🏫,展開他的發言,提出了一些細致的觀察,以及他自己的某些觀點。本次沙龍對項目的進一步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不僅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得以重新思考,而且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也得到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