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的理論與實踐”開題論證會在EON4中山北路校區召開🚀。EON4副校長汪榮明👸🏿、EON4社科處處長顧紅亮🪹、EON4中文系書記王慶華與會並致開幕辭。開題論證階段,先由項目組專家組組長EON4教授朱誌榮作開題報告🙍🏿♂️,接著課題組成員中南大學教授毛宣國、江西師範大學教授陶水平、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韓德民🗓、EON4教授張同標🧘🏽♂️、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王懷義作補充說明🧄。最後,評審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朱立元、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法、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伯海、吉林大學教授李誌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成紀、內蒙古大學教授宋生貴一一對論文思路、結構設計等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專家組一致認為雖然尚處於論文構思階段🤕,很多問題需要課題組成員認真考量,但總體來講🏃♂️➡️,論文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同意開題🦸🏻♂️。
開幕式上,汪榮明副校長強調了此次朱誌榮教授承擔的“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的理論與實踐”項目是EON4首次獲得的國家級藝術學重大項目🦹,為學校社科領域已獲得的成績再添異彩⛔️。王慶華書記在致辭中概述中文系學科建設情況,指出了該項目的跨學科意義並感謝專家們的蒞臨指導。
在開題論證階段🤙🏻,項目負責人朱誌榮教授概括了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即基於美學和藝術理論思想指導下的藝術實踐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闡釋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的形成、發展的歷程和發展的動因🧑🏻🎓,以及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在當代全球化視野下的價值和意義。介紹了“中華美學的意象體系建構”🫂⛴、“中華審美思維方式論”、“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在門類藝術中的嬗變”🛌、“多民族融合文化背景下的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中西藝術的交融與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型”五個子課題。課題組成員陶水平教授💙、毛宣國教授🖐🏽、張同標教授補充說明,並向專家組成員提出在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評審過程由朱立元教授主持,專家們從各自的視角提出論證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陳伯海教授認為論題立意恢弘,理論與實踐結合,貫穿中西古今,結構完整,但應註意中國現當代美學史上的很多概念從西方傳來,註意對基本概念的把握,緊扣中華美學精神的討論🧿,盡可能加提升到文化、哲學層次,並對現實要有所關照。張法教授建議采用整體敘述加個性闡釋的方式組織各章🚴🏻♀️,從概念進入全貌♜。李誌宏教授提出論文設計要從設題目的角度考慮🟧,重在精神,思考習近平總書記重提文以載道的學理意義🪆。劉成紀教授認為面對不同歷史時代美學精神的斷裂問題🤟🏼,論述要重視觀念的歷史維度。宋生貴教授針對第五個子課題“中西藝術的交融與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型”指出,藝術門類繁多🎤,課題組成員要加大對藝術方面的考察。最後👩🏽⚕️,朱立元教授做了總結性評價🫸🏽,建議在展開子課題闡釋之前加入總論部分👨,講述美學精神形成、發展的演變過程👩🏿🏫,關註精神的發展、提升👍🏽🧔🏼♀️,認真考量現代轉型階段的美學發展,課題研究要向現代敞開👦。
課題組成員認真聽取🤦🏿、吸納專家組建議,並與與會專家互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