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項目“民國時期基督教大學的文學教育和新文學關系研究(1911-1937)”中期沙龍舉行

發布時間:2016-12-14瀏覽次數🧑‍🧑‍🧒:12

  

1126日下午,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國時期基督教大學的文學教育和新文學關系研究(1911-1937)”中期沙龍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學術交流中心二樓會議室舉行。參加沙龍的有來自中國社科院關紀新教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李玲教授、安徽師範大學謝昭新教授、閩南師範大學的張桂興教授等🏄🏿‍♀️😭,還有來自中文系的部分研究生同學。

課題負責人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的鳳媛副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近期的進展情況🍎。課題近期內主要通過對於燕京大學20年代頗具代表性的校園刊物《燕大周刊》的梳理🫳🏿,試圖呈現出20年代燕京大學的校園文化氣氛👮🏼‍♂️🤸🏼‍♂️。其中,燕大在1922-1925年間由校長司徒雷登大力大力推動的國文系的課程改革⛓,特別是由周作人領銜的相關新文學課程的設置等問題在學界已經引起了相當的關註。通過對《燕大周刊》的梳理🏸,鳳媛老師認為《燕大周刊》可以作為此番燕大國文系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這不僅體現在該刊對於新文藝和新文學的刊發和推廣的比例非常之高⤵️,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以周作人、許地山、冰心、淩叔華等為核心的新文學生產、傳播以及知識化⛷、經典化的鏈條。除了學界較多關註的這些作家之外,鳳媛老師還提出👨‍👧,包括像老舍這樣的作家其實也和20年代的燕京大學淵源深厚。老舍於1923-1924年作為旁聽生的身份在燕大學習一年,時間雖然不長🆘,但卻為他此後的文學創作、宗教觀念以及身份意識的變化埋下了重要伏筆🤹🏽。表現在以校長司徒雷登為代表的燕大校方所推行的“宗教化”與“世俗化”並行不悖的發展方針🦸‍♀️🧜、身為現代派傳教士代表的司徒雷登的治校方略等🫴🏿,和老舍本色化基督教觀的契合👬🏼🧑‍🦽‍➡️;《燕大周刊》的重要撰稿人許地山對老舍新文學創作的精神導引和啟蒙🛥,以燕大神學院教授易文斯(Robert Kenneth Evans)🪔、燕京大學校董會成員、倫敦會牧師寶廣林對老舍宗教觀點的影響和滲透等。

與會的專家學者就鳳媛老師的觀點展開了熱烈討論🦸‍♀️,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謝昭新教授指出♠️,通過對於校刊的梳理來呈現燕京大學的校園文化和文學氣氛,是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切實可行的一種研究思路。張桂興教授認為,對於老舍在燕京大學這段時期的研究,不僅對於燕京大學的文學教育是有意義的👨🏼‍🎨𓀋,對於早期資料較為匱乏的老舍研究領域也是一項查漏補缺的重要工作。李玲教授建議可以將校刊的範圍再擴大一些🚖,而且除了刊物之外,燕大的一些重要的新文學社團也值得進一步研究🛥。鳳媛老師認真聽取了各位專家的意見,表示會在後面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研究框架和思路🤹🏽。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