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下午,由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鄭邵琳博士主持的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基於語料庫的隋唐五代石刻名量詞研究”開題沙龍在中北校區理科大樓A207室舉行🖖🏻。文字中心劉誌基教授、白於藍教授🚑、湯誌彪副教授以及參與課題的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沙龍🥭。
課題負責人鄭邵琳博士首先向專家們匯報課題立項以來的實施和進展情況🧑🏼⚕️。本課題為基於斷代統計的漢語量詞體系發展規律描寫與歷時對比結合研究的類型。總體框架是:加工完善“隋唐五代石刻文獻語料庫”,為此時段量詞大規模數據采集建設便捷平臺;基於此平臺,進行系統量化調查,實現各時段量詞發展的多層次對比↪️🏋🏻,呈現量詞傳承和演化的趨勢。目前,課題開展的重要依托平臺“隋唐五代石刻文獻語料庫”的構建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框架已搭建完成,石刻文獻的錄入已結束👌🏼。目前正在進行詞匯視角的屬性標註工作👩🏿🏭,主要包括量詞的類別、來源、稱量對象🏋🏻🙅🏼♀️、語境🧙、時代、出處等。該語料庫收錄截止2015年底公開發布的隋唐五代石刻文獻,包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9-36冊)、《新中國出土墓誌》(隋唐五代部分)、《中國歷代石刻史料匯編》(隋唐五代部分)、《西安碑林全集》(隋唐五代與《匯編》不重復部分)以及散見於期刊及方誌上的石刻材料,數據量達到10000余種。
之後🏌🏽,專家們就課題負責人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並指出務必確保資料收集的相對窮盡性、文字釋讀的準確性、理論運用的合理性,這是實現研究成果科學性的基礎。通過此次學術沙龍🌬,該項目的研究目標和時間節點更明確具體,為確保其按時高質地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