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克洛德·西蒙研究”於在外語學院法語系辦公室舉行了第四次中期沙龍。本次沙龍主要圍繞西蒙的“身體寫作”展開🚐。除課題負責人本校外語學院法語系金桔芳博士外,與會的還有法語系的解華副教授、杭零副教授🤷🏽♀️、沈珂博士、畢笑博士等五位學者。
本次沙龍的主持人金桔芳首先對本國家社科青年項目及完成情況作了介紹🌪。然後金桔芳老師介紹了本次沙龍的主要議題🤸♂️。她指出,西蒙的小說拋棄了傳統小說註重因果關系準則和線性時間順序🍈,因此也就拋棄了傳統小說的歷史敘事;他的作品不試圖還原真相💓,塑造某種虛假的現實再現◼️,而註重傳達個人有限卻豐富真實的感官感受,因而在西蒙的小說中身體具有極度重要的體現和意義。金桔芳老師講到,西蒙的作品就像是一座感官的宏偉建築。
解華副教授指出🌮,身體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在許多二十世紀作家的寫作中都有體現👐🏻,如她長期研究的法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金桔芳對此表示贊同:這種寫作是西蒙繼承自福樓拜和普魯斯特的傳統,其實並非新小說才有的一種離經叛道🆕🚣♂️,並且許多二十世紀作家的寫作都有身體寫作的烙印📈🧎,但在各自的寫作中各有各的表現和特點。她進一步補充道♠️,西蒙作品中身體寫作的表現不僅僅是性愛關系🍉,還有大量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體驗👺。
沈珂博士指出,西蒙這種重視身體感官體驗的寫作無疑是受到了現象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重視事物存在的本身而拒絕施以所謂深刻的、隱藏的一種闡釋主義的含義😔。接著,與會人員就二十世紀戰後法國和西方盛行的哲學觀點及其主要概念進行了回顧🕙,尤其討論了感官現象學的一些主張,並指出這樣一種哲學思潮上的改變其實傳達出一種西方理性主義在二十世紀的危機,西蒙小說中重視身體而輕理性的寫法最終指向一種帶有目的性⇾、宣教性👦🏽,宣揚歷史進步性的寫作,以西蒙為代表的一些當代作家拒絕了這樣的寫作傳統👩🏻💻。這一點引起了與會者的一致肯定,杭零教授和畢笑博士指出💂🏽🎋,正是這一點令西蒙自己的寫作體現出強烈地後現代性,西蒙便是在對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反思之上開辟出了一種全新的當代小說創作方式🪸。
此次沙龍得到了與會人員的積極反響,理清了西蒙身體寫作的表現和特點👨👩👧👧,也指出了其背後隱含的小說寫作理念和哲學含義🤾🏻♀️。金桔芳老師最後對與會人員的觀點作了認真總結🏌️♀️,肯定了本次討論對課題研究的貢獻。